三用臺式紫外分析儀(通常是紫外-可見分光光度計,UV-Vis分光光度計)的標準操作規程(SOP)包括了從設備開機、校準到實際測量的各個環節,確保每次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以下是一般三用臺式紫外分析儀的標準操作規程,具體操作可能因儀器型號、廠家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一、儀器準備與檢查
檢查設備
檢查紫外分析儀的電源是否正常。
確保光源(如氙燈、氙燈或鎢燈)完好無損。
檢查光學系統是否清潔、鏡頭是否干凈。
確保樣品池、比色皿干凈無污染。
電源開關
打開電源開關,啟動儀器。部分儀器需要預熱,等待儀器自檢和穩定。
選擇分析模式
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分析模式(如紫外掃描、可見掃描、定量分析等)。
設置合適的波長范圍(如200nm至800nm,具體取決于待測物質的吸收特征)。
二、樣品準備
樣品制備
按照實驗需求,準備待測樣品。如果是溶液,需確保溶液無氣泡且均勻。
配制標準溶液或比色標準品,確保其濃度符合測量范圍。
比色皿的使用
選擇適合的比色皿(如1cm光程的玻璃或石英比色皿),清潔比色皿并確保沒有污漬、劃痕或裂縫。
清潔比色皿時使用無纖維的清潔布,或用適當的溶劑(如蒸餾水、乙醇等)清洗,避免使用可能影響光透過率的清潔劑。
空白樣品設置
使用溶劑(如蒸餾水或溶液)作為空白樣品,放入比色皿,并確保其不受污染。
空白樣品的測量結果用于校準儀器,去除溶劑背景的影響。
三、儀器校準與調試
波長校準
根據儀器說明書進行波長校準。一般通過使用標準物質(如苯甲酸、氯化鈉等)進行波長準確性校準,確認儀器的波長準確性。
調整波長至實驗要求,通常采用標準物質的吸收峰進行調校。
吸光度零點校準
使用空白溶液或溶劑調整儀器的零點,確保在沒有樣品的情況下,儀器顯示為0吸光度。
儀器預熱
開啟儀器后,需要預熱一定時間(一般為10-15分鐘)直到儀器穩定。
四、測量過程
樣品測量
將樣品溶液(或標準溶液)裝入清潔的比色皿中,并確保比色皿放置正確、無氣泡。
將比色皿置于樣品室內,調整光束路徑,確保樣品對準光束。
設置測量參數
設置合適的波長范圍、掃描速度、積分時間等,具體取決于實驗需求。
選擇合適的掃描模式(如單次掃描、連續掃描等)。
數據記錄
開始測量后,儀器會自動記錄吸光度或透過率,并生成相應的吸收光譜圖。
根據需要保存實驗數據和光譜圖。
樣品數據分析
在儀器顯示屏或計算機軟件中查看測量結果。對于定量分析,依據比爾定律(A=εcl)進行濃度計算。
對于多波長掃描的樣品,可以識別特征吸收峰,并進行數據處理或峰值比對。
五、清潔與關機
儀器清潔
每次實驗結束后,使用適當的清潔方法清洗比色皿和樣品池。
用無塵布擦拭儀器外殼、顯示屏等,確保設備清潔。
關機
完成分析后,先關閉測量軟件,再關掉儀器電源。對于有預熱時間的儀器,可能需要稍作延遲后關閉。
斷開電源,確保儀器處于待機或關閉狀態。
六、常見注意事項
樣品濃度控制
樣品濃度不宜過高,否則會導致光路吸收過多光,影響測量結果。通常在0.1到1.0的吸光度范圍內效果佳。
避免污染
在操作過程中避免樣品與容器、比色皿、光學元件的接觸污染。
定期檢查比色皿,發現有劃痕或損壞時,及時更換。
溫度與濕度
確保實驗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適宜,不好的條件可能影響儀器的穩定性及測量結果的精度。
七、數據處理與報告
數據分析
根據測量結果生成數據報告,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。
對于定量分析,可以使用標準曲線法進行濃度計算,或通過比爾定律計算吸光度和濃度之間的關系。
報告保存
保存數據文件并進行備份,確保實驗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總結
三用臺式紫外分析儀的標準操作規程涉及儀器的檢查、樣品準備、校準、測量以及數據分析等多個環節。操作人員需按照規范進行每一步驟,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儀器的穩定性。在實際使用中,還需根據具體儀器型號和實驗要求靈活調整相關參數和操作細節。